【創薪薈萃】 代代相傳的聲音志業──專訪白金錄音室∕福爾摩沙四重奏負責人葉垂青
「每個歌手有自己的歌唱嗜好,鳳飛飛喜歡在大空間,點個蠟燭唱歌。」
「江蕙喜歡在溫馨的環境配唱,情緒比較能發抒。」
「李泰祥把學院派和鄉土味融入到極現代的商業音樂,既傳統又創新。」
「錄製羅大佑的鹿港小鎮,他要先喝啤酒來創造感覺!」
建國高架橋旁的一棟大樓裡,白金唱片創辦人葉垂青帶著我們在穿梭在大大小小的錄音室間。文質彬彬的他頂著一頭亮白而茂密的髮,講到合作過的歌手明星,老友話家常般地興奮。連接一個一個錄音室的狹長走廊,牆上妝點著一框框極地、沙漠風景,擦肩而過時他隨手一指,「這些是我經歷過的攝影作品」。
創辦白金 見證台灣音樂史
尖端的技術、完善的設備、業界少有的規模……白金錄音室今日的樣貌,是葉垂青三十多年來鑽研錄音的總和,而他與音樂的淵源,或許早在父親擔任黑膠唱片廠長的孩提時期就被壓入血液中。
退伍後,父親希望他能延續家業,念頭一轉,他認為當時臺灣的音樂不斷在替人做加工,要創新就得從音樂的源頭、內容開始。於是,他邀請了日本音響技師朋友擔任錄音室的設計,將舊有倉庫拆除,貸款買下昂貴的器材,改造成當年位於三重,全台第一間具備「多軌同步錄音」技術,將各種樂器、人聲分開錄製,再混音合成為一首曲子的錄音室。
早期於錄音室工作之影像紀錄。
葉垂青投入前衛的技術和市場,開始的前三年,根據他自己的說法是「沒什麼成就」。這段時間,他一邊被動地沈潛等待,探討華語歌曲和新錄音技術之間的關聯性,一邊也積極地在國內錄音界傳播新知新法,時常到英國美國日本學習最新音響技術。1982年,他終於開創同步錄音生涯中第一個成功案例──《丘丘合唱團I 就在今夜》(主唱為娃娃金智娟),隨著唱片的大賣,錄音室總算開始穩定成長,甚至不斷擴編。許常惠、李泰祥、陳揚、陳志遠....等等,台灣音樂史中的重要人物,都是他在三重創業時期的工作夥伴,而日本SONY總公司的部長也常常前去拜訪,「因為48 軌數位錄音機,當年整個蘇聯也才兩台,我們台灣一個小公司就擁有六台」,白金自始堅持在專業路上引領潮流,可見一斑。
創新 從基本功開始練
「就像廚師一樣,如果出了一道菜,客人不愛,就不會再來。好的錄音師對聲音要有敏感度,必須非常了解每位演唱者、音樂家的特色,揣摩他們最好的聲音,善於發揮他們的優點。錄音時,一個樂器一張嘴一個意見,製作人和唱片公司的老闆也都有各自的意見,因此臨場判斷非常重要。錄製完成後這首曲子就是代表自己的作品,要對自己負責。要求完美,是一個藝術家最基本的要求。」以葉垂青的標準,一個錄音師的養成,從助理開始至少要十年以上的磨練與經驗的累積才能數立風格。
然而,培養錄音師不單單只是按部就班的訓練,就像教育,永遠都要留點自由發揮的空間。他總是提供最新的軟體讓他們摸索,又或運用舊有的器材發展新的管理方式,「軟體是死的,如果沒有活用就沒有意義。」創新、創意的發生,需要多一點提示,少一點制式。
葉垂青熱衷攝影,此為奪得台北攝影首獎的「大遷徙」。
「傳統與創新」。
創作需要經過思想 眼或耳只是工具
除了紀錄「聲音」,葉垂青也捕捉「光線」;他是台北攝影學會評審,在富士攝影學會、Olympus攝影學會,擔任攝影指導老師。他個人的攝影作品更屢屢獲得各界獎項肯定。聊到他畢生的兩大興趣,他以「時間」描述遊走兩者間的箇中滋味:「音樂需要時間軸,所謂的Time Code,時間若停頓聲音就沒有了;而攝影則是瞬間的凍結,但雖然凍結在這個節點,但可以往前、往後延伸出一段很深長的故事。」
「音樂和攝影,本質上都是藉由強弱的對比,激發你我心理上情緒上的起伏變化。它門都具有『空間感』,越靠近的景物,越大,輪廓越清楚,越遙遠則越渺小越淡薄。攝影中講景深,在錄音裡則是以構圖安排各種樂器的遠近位置。而當今的錄音和攝影也都可以電腦科技,經由後製,改變EQ,改變情緒。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聊到「美感」,葉垂青認為那是「一個人看到一件事物最直覺心、生理反應。」對於美的想像,會因為多看多聽而不斷改變,而這些眼耳鼻舌的感官經驗,最重要的還是要透過「思想」走向,方能整合、成為主導創意發生的原動力。
攝於非洲納米比亞。
攝於北極。
攝於南極。
為薪傳 奔走藝企資源
近日,葉垂青代表「福爾摩沙四重奏」加入國藝會創薪薈,是為藝企網此次登門造訪的契機。原來葉家代代相傳音樂天份不止於白金。葉垂青的女兒葉儒沛,從小在錄音室樂器堆裡穿梭成長。爸爸總是提醒她別撞到名貴的樂器,她反倒對這神秘的樂器心生好奇。最終抱著大提琴一路玩進紐約愛樂,年紀輕輕成為第一位來自台灣的終生團員。「福爾摩沙四重奏」由葉儒沛和林允白、李家瑋、陳則言四位旅美音樂家所組成,四人自幼在海外留學,因懷念家鄉的心而相聚,每年八月固定撥出一個月的時間回台舉辦「福爾摩沙室內樂音樂節」,回饋台灣這塊土地。從台灣音樂科系學生最欠缺「室內樂」出發,傳達美國現代室內樂的發展近況。期盼能強化學生們獨立思考以及樂器間合作溝通的默契,「因為室內樂是把多人融為一體的藝術,一起提昇技巧、激發創意。」
由於四個團員旅居海外,葉垂青便接下樂團在台灣的代表人。在替樂團處理團務、安排行程的經驗中他深切體任,若要讓四人的理想延續,得需要更多的資源整合,不論從民間小額募款到大型企業贊助的金源,或是承租場地的硬體、籌辦活動的人力資源。「音樂活動不能只靠自己,資源相互結合才能創造新的方向。藝企合作也好、創薪薈也好,若能讓本來是一塊塊、零零散散的能量,透過一個機制把它組合起來,讓音樂變得更完整、讓世界看見,那正是我們需要的。」
那麼,加入創薪薈後,身為音樂藝術這端,能在產業中扮演什麼角色呢?葉垂青說,藝術和企業的結合應該是自然發生的,企業主的責任是在最底層迎造一個能夠接觸藝術的「環境」,「任何人只要每日沉浸其中,總會引起或多或少對藝術的興趣」。至於之後的造化,或許就如他心中對「美感」的定義一般,得由各自的感官和直覺產生回應,「當這樣的基礎讓員工因無形的接觸,累積更多的『感受』後,每個人都可以從自身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生活、工作環境更好,讓產品更有價值、更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