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國藝之友年終晚會「奇幻森林」
12/19
台北艾麗希爾頓格芮精選酒店 5F 宴會廳
本年度晚會的主題是「奇幻森林」,我們特別邀請到魔術師暨劇場工作者周瑞祥與他的團隊擔任主創,讓與會觀眾在親身體驗充滿想像力的魔術表演之同時,也能充分感受到藝術與魔術交織下所呈現的視覺震撼與內心共鳴。以國藝之友年終晚會的「當下」作為開端,「奇幻森林」將帶領來賓漸漸地走向以現實為基礎的魔幻世界。在這個夜晚,令人驚奇的魔幻效果將發生在任何地方,可能在舞台上,可能在舞台下,甚至在每一位來賓的手中。無論是迷失在奇幻森林的神秘氣息,還是沉浸於都市魔幻的奇異場景,這場晚會將讓每位參與者成為魔法故事的一部分。
觀賞2024秋天藝術節 柏格曼劇團《羊之歌》
12/01
國家戲劇院
全劇無對白,以精湛的肢體語彙,絕美詩意的視覺,打造奇異幻境的巨作《羊之歌》本次首度來臺演出。
本節目於2023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銀獅獎,觀眾反應熱烈,話題不斷。來自比利時的柏格曼劇團由四位藝術家組成,其風格強烈、獵奇、混亂、高度視覺衝擊的同時,又充滿詩意,擅長將文學、藝術史、神話故事等圖像融入演出,展現小人物試圖超越自我的掙扎。本作《羊之歌》以一隻羊作為主角,勾勒出人性困境。靈感來自歌德的《浮士德》、瑪莉‧雪萊的《科學怪人》、奧維德的《變形記》等挑戰人性經典,以「羊」揭開現實的邊界,引導且衝擊觀眾在不真實的視野中,直指人類共同命運。
觀賞唐美雲歌仔戲團《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
11/15
國家戲劇院
由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所帶領的唐美雲歌仔戲團,於2022 年以《孟婆客棧》榮獲第 57 屆電視金鐘獎戲劇類節目創新獎。這次她將這部作品全新打造為「劇場版」,主要演員除歌仔戲鑽石三角唐美雲、許秀年、小咪,更邀請「電視版」客棧狡怪員工組原班演員蔡振南、方馨、許富凱、方宥心參與,此外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再度跨界加入,戲曲/影視華麗卡司攜手勇闖孟婆江湖。
此檔活動為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與小咪聯袂演出,改編金鐘獎得獎名作,冥界「孟婆客棧」老闆萬千帆負責調查密室失蹤案,失蹤者為即將喝湯轉世的冥星歌劇團團長,千帆為尋找失蹤的貴客穿越到書中武俠世界,令人哭笑不得的武林歪傳就此上演,深受好評。
參觀高雄市立美術館《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與《山演算》
09/19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美館所策劃之《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從20世紀繪畫與攝影的歷史脈絡中,精選34件英國泰德美術館的典藏,與21件國巨基金會的收藏相互對話。這是泰德美術館歷年展期最長特展之一,而高美館亦為英國海外唯一展出站,十分難得,不分平假日吸引了眾多觀賞人潮。
本次活動參觀的另一展覽《山演算》為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獲補助案,由台灣策展人呂岱如與智利策展人 Carolina Castro Jorquera 合作策展,邀請到19組參展藝術家,試圖將自然宇宙的智慧與人工智慧並置探索,尋思「生態藝術」的嶄新意義。兩展皆邀請策展人親自導覽。
觀賞2024臺北藝術節:金枝演社《西來庵》
08/1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此劇曾預定於2022年北藝開幕季演出,最後卻臨時因疫情因素取消,今年國藝之友召委會中決議再次前往觀賞。活動邀請到本劇導演王榮裕為會友導聆。
金枝演社本次新作《西來庵》,以發生在日治時期的「西來庵事件」(又稱「噍吧哖事件」)為創作題材,講述曾因父親抗日而被烙上「土匪」標籤的春明、春來兩兄弟的故事;弟弟春來選擇加入義軍起身對抗,而哥哥春明則留守日人陣營,深信不同做法才能帶來生存的可能。從田裡到戰場,起義軍的希望與夢想是否能在漫天槍砲中,奮力一搏走出自己的路?
由國家文藝獎得主王榮裕導演、金曲及金鐘獎得主柯智豪音樂設計,匯集國內頂尖藝術家齊力打造,《西來庵》以金枝特有美學為本,融會臺灣的肢體和語彙,將本土庶民世界轉化為濃烈鮮明的戲劇圖像。即使最黑暗的時刻,也要用生命點亮人之所以為人的希望微光。
加場活動—參觀富邦美術館特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與「富邦典藏展.觸動」
08/02
富邦美術館
(本活動原訂於7/25舉辦,後因颱風影響改期至8/2上午辦理)
富邦美術館歷經十年籌備,在今年五月盛大開幕。
美術館的建築,邀請有「建築詩人」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擔綱設計,這是建築師在台灣的首件設計作品,以「光」為主題,運用自然採光為藝術體驗創造特殊的氛圍。
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引進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典藏精選100件,除了展出19世紀雕塑大師羅丹的雕塑之外,更有同期印象派大師的精彩傑作。同步開展的《富邦典藏展.觸動》,展出一系列的「華人當代藝術」,融合東方哲思與西方表現的形式,讓觀者充分感受巨幅作品與挑高開放空間所激盪出的飽滿張力。
本活動邀請到副館長林羽婕全程導覽,並解說館內建築特色。包含美術館內外的公共藝術—矗立在美術館正門口的巨型裝置藝術〈光與愛〉(Light and Love),是西班牙藝術家喬姆・普蘭薩(Jaume Plensa)的作品;懸掛在大廳上空的裝置作品則是日本風動藝術家新宮晉為美術館空間量身打造。
參觀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07/10
台南奇美博物館
世界頂尖美術館「英國國家藝廊」200年來首次與台灣博物館合作,帶來前所未有的重量級鉅獻。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荷蘭大師林布蘭到後印象派名家梵谷,總計50位大師最珍貴的經典原作,帶領觀眾感受西洋藝術史的400年精華。
本次活動企劃安排會友於週三閉館日參觀(此展期間有人數特別管制,能夠更加近距離欣賞作品)英國國家藝廊的52件精選畫作,邀請導覽員逐件詳細解說,館方並特別邀請會友參觀創辦人許文龍董事長接待貴賓空間,欣賞其創作。
觀賞「躍演劇團:《勸世三姐妹》中文音樂劇」演出
06/22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被譽為2023年現象級音樂劇,創下1.8萬票券秒殺的的本土音樂劇《勸世三姊妹》,2024年再度開啟台北、台中、高雄巡演,這次很高興能有機會為國藝之友們搶先預訂保留席次,更邀請到本劇的編劇暨作詞人詹傑先生來親自為會友們導聆。
《勸世三姊妹》,集結躍演藝術總監曾慧誠、金鐘編劇詹傑、音樂總監康和祥黃金陣容打造,以虎尾鄉下家庭的三姊弟的家族故事作為出發,講述大姊宋國珍從小如何於生活中打滾「姊代父母職」,一手拉拔弟妹長大,養成嗆辣不服輸的個性,以及因為家族遺產而回鄉的三姊弟,和故鄉親族間發生的逗趣故事。
經過詹傑的解說,除了想讓觀眾認識曾存在於台灣底層社會中的「牽亡」習俗,更想要傳遞的價值是家人之間的羈絆、愛與思念,音樂劇於此世代日漸成熟發展,演出得到許多會友的好評及共鳴。
歷史博物館重開館新風貌+常設展、英風百年大展
05/22
歷史博物館+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歷史博物館是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的第一座國家級博物館,見證中華文化和台灣本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2018年7月閉館整修,接近6年才完工,到今年2月21日正式重新開館。
本次活動安排會友參觀史博館重新整修後的新風貌,由王長華館長親自導覽館內常設展,同時參觀「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戰後臺灣美術史上,楊英風延續台灣第一代雕塑家黃土水的寫實成就,是將近代與現代雕塑,由古典寫實帶進自然寫實的重要推手,同時也是東方文化融入西方造型之現代雕塑的先驅,進而也促成其成為臺灣第一個公共藝術的實踐者,本次邀請楊英風基金會楊駿董事(同時也是楊英風的長孫)親自導覽,並分享一代大師創作背後的小故事。
觀賞「2024 TIFA里米尼紀錄劇團《這不是個大使館》」
04/12
國家戲劇院
本次演出是國家兩廳院與瑞士洛桑維蒂劇院共製,邀請以《遙感城市》與《高雄百分百》屢創好評的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與為臺灣打造全新文化外交之作。此次在國戲劇院的演出,為歷經歐洲巡演後的亞洲第一站。
現場觀眾跟著三位臺灣海選出來的素人代表⸺退休大使、NGO工作者、來自珍奶世家的音樂人,親身感受獨特的外交窘境,上演一場不存在的大使館盛會。本節目於柏林首演時觀眾反應熱烈,話題不斷,在台演出時也帶來各界廣泛討論。本次活動邀請劇作家,同時亦為專業劇評人王顥燁為會友導聆,同時也讓觀眾思索,「對你來說,國家是什麼?」
2024衛武營管風琴音樂節《名家盛會-黃金協奏曲》 +管風琴工作坊國藝之友專場
03/17
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音樂廳
三月份國藝之友親近藝文安排會友前往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除了欣賞難得的管風琴演奏會,還包含參加「玩樂管風琴工作坊」。透過組裝小管風琴的方式,讓參與的會友在親手組裝的同時輕易認識管風琴的構造和發聲原理,帶領大家在玩樂中領略樂器之王—管風琴的奧妙!
管風琴音色豐富洪亮,足以媲美一個交響樂團,再加上樂器的稀少性,不論是作曲家的創作,或是演奏家與樂團的排練,都面臨不小的挑戰,因此管風琴的協奏曲目寥寥可數。本次會友們所欣賞的場次,為本屆衛武營管風琴音樂節的壓軸節目,由衛武營音樂總監、國家文藝獎得主簡文斌擔綱指揮,以前所未有的規格大器推出三首管風琴協奏曲,搭配長笛和鋼琴與管絃樂團的演出,五位國際頂尖演奏家同台競技,各自帶來音樂會少見卻別具特色的作品。
台北雙年展「小世界」
01/16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雙年展—小世界」由周安曼、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和穆柏安(Brian Kuan Wood)三位策展人跨國共同策劃,以「小世界」爲主題,展出超過 50 多位臺灣及國際藝術家和音樂人的作品。當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卻也同時挑動了被孤立於廣大群體之外的隱憂。我們發現當世界縮小時,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卻也可能使人心更為疏遠。
本次活動邀請蘇珀琪為會友導覽作品,王俊傑館長亦親自接待會友,並對國藝會致謝,Artwave國際交流平台於2023台北雙年展開幕週邀請國際場館負責人及策展人來臺,其中紐約雕塑中心(Sculpture Center)總監索哈伯‧馬赫比(Sohrab Mohebbi)對於本屆展覽議題極為關注,因此主動邀請本展的「放映單元」及精選錄像等共計19組藝術家的23部作品至其館所展出,包含臺灣藝術家李亦凡、蘇郁心、陳瀅如、王雅慧及臺裔美籍劉艾真與葉致甫等,增進台灣藝術家的國際能見度。
第八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生/活在一起」
01/10
鳳甲美術館
由邱再興先生長期支持的「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邁入第八屆了,本屆主題圍繞著「關照(CARE)」出發的作品,深切回應人類與非人在此刻此地各異的處境下,如何能夠彼此關懷與照料,引領觀眾重新思考「同在一起」的意義。
此次錄像展除了邀請製作外,亦吸引來自55個國家,近五百件作品參與徵件,脫穎而出的作品們從不同的文化背景出發,內容十分精采而豐富。本次活動由邱再興先生於奇岩站「我家客家小館」招待午間餐敘,餐後邀請策展人徐詩雨及鳳甲美術館葉佳蓉館長導覽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