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以「誠」,文化給力──訪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邱再興先生

文|翁淑英 2018/01/23

為實現「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的核心理念,文化部自1998年辦理「文馨獎」,希望透過獎項鼓勵企業發揮自身影響力,為藝文界提供多元發展資源,也搭建企業界與藝文界的互動平臺,一同打造優質文化環境[1]此獎舉辦迄今已屆第13屆,其中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分別於第一屆獲特別獎,第八屆獲評審團獎,第十一屆獲人才培育獎以及第十三屆獲最佳創意獎,可以說是文馨獎自創辦以來榮獲最多特別獎殊榮的單位。此次能從競爭者眾多的最佳創意獎當中脫穎而出,邱再興董事長表示備感榮幸,更覺得深獲鼓勵,未來將更加積極地思考,朝向更能回應台灣社會趨勢脈動、文化發展的方向來支持藝術文化。而為了讓更多的企業及讀者一探邱再興文教基金會的獲獎「秘訣」,國藝會藝企網特別安排了邱董事長的專訪,希望藉由深入分享,讓更多有心投入藝文贊助的企業與個人得以學習他源源不絕的創意贊助想法來源。

文化藝術贊助就是做別人沒做過的、別人不想做的、做有需要的

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邱再興先生

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邱再興先生

1998年文馨獎第一次舉辦的時候,我們其實還不太了解文馨獎實際的本質是什麼,當時就把自1992年創辦基金會時馬水龍教授所創辦的「春秋樂集」成果資料繳交上去,按照當時文馨獎的遊戲規則[2]應該是可以拿到「銅獎」吧!很意外地,我們被通知在超過上百個申請單位中,除了銅獎外還獲得了「特別獎」的殊榮,我印象中當時好像只有8個企業及個人獲得特別獎,其中還不乏知名企業與基金會,所以我覺得非常意外也非常高興。我們這樣一個小型的基金會卻獲得這樣大的鼓勵,讓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悟,文化藝術贊助就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做別人不想做的、做有需要的!像當時辦理「春秋樂集」就是支持與鼓勵國人音樂創作,我們提供資源讓台灣的作曲家有創作及發表的舞台,40歲以下的青年作曲家在春季發表;40歲以上的資深作曲家在秋季發表。這麼多年下來,累積超過上百首台灣原創且首演的音樂曲目,成為台灣在本土音樂創作上最重要的發表舞台。因為第一屆文馨獎的鼓勵,讓我在音樂之外也開始嘗試朝向視覺藝術的推廣來努力,於是我在1999年創辦了鳳甲美術館。鳳甲美術館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輕鬆拜訪的社區型美術館,我常常跟我們的觀眾說:「鳳甲美術館就像社區溫暖的家,輕輕鬆鬆穿著拖鞋也可以進到鳳甲來。」鳳甲美術館成立之後,讓我們基金會在藝文推廣的面相上更加的多元,展覽、教育活動、社區服務,還有原本的音樂推廣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在成立之初雖然辛苦,但在館員及志工們的努力之下,總算朝向一個穩定的發展。

2007───鳳甲美術館的關鍵性轉折年

當時鳳甲美術館正面臨一個存續的關頭,因為當時美術館的房東不願意續約,所以我們為了美術館下個落腳處傷透腦筋,甚至一時動了暫時休息的念頭。剛好那個時候文馨獎第八屆正在公開申請徵選,其實我們基金會已經因為我長期擔任文馨獎評審的關係,已經好幾年沒有參加了,於是我就指示同仁整理了這幾年來在鳳甲美術館發生的各項推廣業務,透過文馨獎申請徵選的方式交由社會公評,也算是告一段落。沒想到的是我們再次得到特別獎,而且還是評審團大獎,這真是讓我們非常的振奮,同時間,美術館的新址也有了著落,可以說是充滿驚奇的一年。這一切的因緣,現在想起來都是為基金會與美術館的下一步開啟了一道永續經營的大門。

座落新址,藝文推廣計畫也跟著創新

2014年第四屆「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方彥翔 《氣候幻事》於鳳甲美術館展出。

2014年第四屆「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方彥翔 《氣候幻事》於鳳甲美術館展出。

鳳甲美術館搬了新家之後,除了例行的展覽與社區教育推廣之外,最主要的兩個核心計畫,就是基金會接下來得到第11屆文馨獎人才培育獎的「策展人培力計畫」,與這一屆得到最佳創意獎的「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當初我們會推動策展人培力計畫,主要是觀察到台灣當代藝術的策展人面臨到了人才斷層問題,所以從2010年開始,我們一方面邀請國際策展人來台灣舉辦策展實務工作坊,以鳳甲美術館自有的資源來培力台灣新興策展人;另一方面則與國藝會合作,以展覽實踐的方式,執行「策展人培力@鳳甲美術館」專案。這個專案在2014年轉型與更多藝文空間合作,目前都還在持續進行之中。這個「策展人培力計畫」我認為成效非常的好,現在台灣青年一代的策展人幾乎都是從這個專案出來的,包括現在鳳甲美術館的策展研究員葉佳蓉小姐,就是這個專案第一屆的獲選者。

2017年第五屆「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克里斯・沈(Chris Shen)作品《Rastrum》,於台北當代館展出。

2017年第五屆「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克里斯・沈(Chris Shen)作品《Rastrum》,於台北當代館展出。

鳳甲美術館指標性年度策畫「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的計畫開端

第二屆「科技藝術創作發表專案」-吳季璁作品《鐵絲網III03》。

第二屆「科技藝術創作發表專案」-吳季璁作品《鐵絲網III03》。

說到鳳甲美術館舉辦兩年一次的「台灣國際錄像展」,就不能不先談到之前與國藝會合作的「科技藝術」獎助計畫。當年我有感於台灣科技藝術人才濟濟卻因為當時昂貴的設備、器材以及技術等問題而無法順利發展,因此我邀請了兩位好朋友:宏碁的施董事長與光寶的宋董事長,一起與國藝會共同支持了這個很有意義的「科技藝術」獎助計畫。三年的獎助與巡迴展覽下來成果非常地好,幾位在這個領域很重要的藝術家像黃心健、林俊廷、王俊傑、朗機工等,都是這個專案的獲補藝術家。在專案階段性任務完成之後,我積極地尋求一些專家的意見,希望能再為台灣新媒體領域創造一個新的舞台,2008年在兩位錄像展創辦人陳永賢與胡朝聖的建議下,我們創辦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到現在已經在準備舉辦第六屆。在完全沒有獎金的激勵下,一開始我們也很擔心全球收件的狀況,結果辦下來一屆比一屆更加受到關注,從2008年收到約100多件申請,到2016年已經超過了500件作品,累積下來已經好幾千件來自全世界超過50個國家以上的作品,這已經遠遠地超乎我們意料之外。以一個私人社區美術館能做到這樣的成績,真的要非常感謝我們基金會的同仁、全球參與的藝術家與來自各界的支持與鼓勵。

2016年《負地平線───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由呂佩怡與許芳慈擔任策展人,以邀請結合徵件的方式,精選國內外傑出錄像作品並結合現場空間裝置。

2016年《負地平線───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由呂佩怡與許芳慈擔任策展人,以邀請結合徵件的方式,精選國內外傑出錄像作品並結合現場空間裝置。

更多企業與組織一同點起藝文的燈

2008年第三屆「科技藝術創作發表專案」-【科光幻影2008─對話之外】於鳳甲美術館展出。

2008年第三屆「科技藝術創作發表專案」-【科光幻影2008─對話之外】於鳳甲美術館展出。

其實我常常說,比我有資源的企業家在台灣實在是太多了!我不過是在點一盞藝文的燈,希望能藉此豐足人們的心靈,如果其他的企業家也認同,共同來點起另一盞藝文的燈,那台灣民眾的心靈可以透過藝文傳導,能有多麼地明亮且富足。這麼多年來我投入藝文贊助從來沒有私心,只有誠心。在這個誠心的帶動下,有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藝術家、企業家…等,願意無私地提供給我們多元且創新的想法、建議與資源,讓我們藉由觀察、聆聽以及廣泛討論所發想出的創新支持藝文計畫,能切中台灣當代藝術生態發展的需求,進而產生影響力。這一點我深深地感激,並希望分享給其他有意願投入藝文贊助的企業與組織。最後,我對文馨獎有一點小小的建議。對於藝文贊助其實有時候企業有心卻不知道從何做起,或許文化部及國藝會能主動發起贊助方向及主題,讓大家在贊助資源上能夠不要分散,集中資源帶動能量,幫助在目前藝術生態上最需要支持的藝術專案。如此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讓台灣的藝術能正向發展、茁壯。

[1] 來自文化部網站:http://www.moc.gov.tw/
[2] 文馨獎自創辦開始,即以企業、組織或個人出資贊助藝文達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者,發給金質獎座;出資達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上未滿一千萬元者,發給銀質獎座;出資達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未滿五百萬元者,發給銅質獎座;出資達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未滿一百萬元者,發給獎狀。2012年起始改變給獎方式,取消金銀銅獎座,另依特殊貢獻給予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