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療癒的守護者──訪林芳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文|吳玗倩 2023/02/10
圖|林芳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提供

林芳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在2019年支持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製作《歐菲斯星球——職場文化變革》紀實互動劇場,這個計畫結合戲劇與療癒,由具亞斯伯格特質的成人參與共同創作、表演,林芳瑾基金會並因此項計畫獲得第15屆文馨獎「年度創意獎」。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一個以社福為主要關懷的基金會願意支持贊助戲劇計畫?其初衷與動機為何?又希望藉此對外傳遞哪些訊息?

林芳瑾基金會是在2006年為了紀念因病早逝的林芳瑾女士,由她的父母所成立。基金會透過教育、關懷、希望三大主軸,以多元、創新、人文的形式,來推展社會關懷、扶助弱勢與回饋社會的各項慈善工作。林芳瑾一生奉獻於音樂教育,有著樂於助人的精神,加上李映慧董事長、林芳寬執行長,以及董事成員多數擁有教育或音樂專業背景,使得基金會發展的專案與藝術也有著各種不同層面的連結。

林芳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李映慧董事長(左)、林芳寬執行長。

林芳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李映慧董事長(左)、林芳寬執行長。

提到支持贊助《歐菲斯星球》,需要先了解基金會在2010年發起為期三年的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族群系列專案,董事長李映慧笑著說:「其實基金會的專案,很多都是案子來找我們的!」這一切的開始來自於從事家族系統排列課程的吳文傑老師。長期以來,他透過家族排列的工作方法助人、授課,協助許多家庭辨識隱藏在集體潛意識的動力,讓失衡的動力與愛能夠在家中重新流動。

偏鄉校長的請求  促成專案的第一步

當時在吳文傑的眾多學員中,有位來自花蓮偏鄉學校的校長張世璿,不辭辛勞從花蓮往返台北上課,一心只想幫助學校裡亞斯及學習有障礙的學童。礙於城鄉差距、教育資源貧乏,他所任職的學校無法成立特殊教育班,只好勉強將這些學童分配在普通班,這也大大增加無特教經驗的老師們在教學上的困擾。於是張校長主動求助於吳文傑,為此,吳文傑還特地隨校長回了一趟花蓮,踏進教學現場,他瞬間被眼前不受控的學生所震撼,更體會到校長與老師們教育工作的辛苦。他一邊想著,如何以他的專業給予協助,一邊也找到執行長林芳寬商量與基金會合作的可能。

林芳寬提到:「往往許多社福機構在處理專案時會先想到自己有多少資源、能持續多久。然而,我們基金會面對各種專案首先考慮的是,提供什麼幫助才是對方所需要的?」回想起十多年前第一次從吳文傑口中得知「亞斯伯格症」,林芳寬雖然只記得曾在德國求學時聽過這個名詞,但是她沒讓自己有太多時間猶豫,隨即展開積極研究、實地探訪與評估。事實上,亞斯在泛自閉症的範疇,外觀上不易被察覺,在當時仍未被台灣社會大眾所重視。而亞斯孩子們先天上會有人際關係、溝通障礙還有行為固著性的問題,為了讓亞斯的家屬更容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基金會遂與吳文傑合作,從花蓮開始,於2010年展開為期半年、共6場針對亞斯家屬的家族排列及助人者工作坊,就此為服務亞斯族群的耕耘之路埋下種子。

吳文傑老師針對亞斯家屬的家族排列及助人者工作坊授課。

吳文傑老師針對亞斯家屬的家族排列及助人者工作坊授課。

社福創新路徑的摸索與開闢

從家族排列的角度出發,林芳寬自然有機會接觸到亞斯孩子們的家長,她感受到「大部分的家長們非常躁動、緊張且壓力極大,因為亞斯孩子的情緒跳動頻率相當快速,而且變化性高。」她與專家顧問們交換意見的過程中,形成共同的想法:「若是家長一直覺得自己的亞斯孩子不乖,那麼孩子感受的、看到的也將會是負面的,雙方相處起來都會很辛苦。應該讓家長有個空間回到自己生命的中心、然後再以新的面貌看待孩子,讓自己能夠看到孩子的美、孩子的好。」

以支持亞斯孩子的家屬為關注的核心,2011年基金會對外招生,展開為期一年的亞斯系列工作坊,將身體、心靈作為這個專案的主要重點。以「身心覺察」、「MUS-MOV(音樂與律動)親子營」、「家族排列」、「戲劇故事」四個課程為主軸,陳玉秀老師規劃「內觀、整體放鬆、局部用力」動態練習課程覺察身心,郭芳玲老師引導亞斯孩子們透過音樂與律動學習與人溝通,吳文傑老師負責家族排列的課程,最後由張嘉容導演藉由戲劇工作坊創造集體故事的感動。這些師資群帶著各自的專業與熱誠,一邊摸索、一邊前行,開發設計課程,共同踏出一條前所未有的社福創新路徑。

「MUS-MOV親子營」在遊戲中,透過音樂與律動,啟發孩子們的溝通方式。

「MUS-MOV親子營」在遊戲中,透過音樂與律動,啟發孩子們的溝通方式。

歷經一整年基金會、亞斯家屬、專業師資三方緊密合作全新的實驗、充實的課程,亞斯家屬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有了顯著的改善,家屬們過去的焦慮緊張已大幅減緩,也不再那麼孤立無援,取而代之的是社群之間彼此的交流與成長,還有支持網絡的建立。基金會凝聚更多認同的力量,隔年更延伸:戲劇故事培訓工作坊、《你可以愛我嗎?》互動式劇場、《幽谷中的太陽》紀錄片拍攝、亞斯兒/泛自閉兒親子創意營、公益宣導影展計畫──自閉症電影系列《賞析電影與書寫人生》。甚至,在花蓮及台中地區的亞斯家屬們、助人者,在多次講座、工作坊之後,也發展出在地的支持系統。

紀實互動式劇場《你可以愛我嗎?》,亞斯家屬在參與演出過程中有著動人的交流。

紀實互動式劇場《你可以愛我嗎?》,亞斯家屬在參與演出過程中有著動人的交流。

三年成網  漣漪不斷

基金會的計畫規模逐漸向外擴展,融入更多像是音樂、戲劇、電影及寫作的創意元素,不論是從社福層面或是藝術創作領域,為所有亞斯的家屬及師資群打開了視野。那麼,下一步呢?

回看這一切,實際涉入、投入這個領域是一大工程,李映慧說:「基金會做能做的事,但不能做所有的事。基金會的專案通常會以三年為一個評估期,因為我們的觀點是,讓受幫助者依靠而不是依賴。也就是說,希望他們在這三年期間能逐漸成長獨立、培養主動去尋找資源的能力。」亞斯族群家屬支持專案在2010至2012這三年之間的努力,參與、認同的機構逐漸形成網絡,亞斯族群的議題也逐漸被社會所認識。

這個計畫所激盪形成的漣漪綿延不斷,像是與基金會緊密合作的劇場導演張嘉容,她帶領工作坊學員發表《你可以愛我嗎?》互動式劇場,受到相關團體認同甚至應邀到中國授課。對此,林芳寬感到佩服地說:「身為表演藝術工作者,她願意去關懷弱勢的團體,而且花時間準備教案、帶領工作坊,這些都很費力、可是她很願意做!」多年後,當張嘉容帶著《歐菲斯星球》專案尋求支持時,基金會感到驚訝與感動地發現她持續與曾經合作的亞斯族群聯繫,並鼓勵這些成人亞斯共同透過工作坊發展成作品。

林芳瑾基金會支持水面劇場製作《歐菲斯星球》紀實互動劇場,現場觀眾高舉雙手讓歐菲斯飛船啟航出發。(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提供)

林芳瑾基金會支持水面劇場製作《歐菲斯星球》紀實互動劇場,現場觀眾高舉雙手讓歐菲斯飛船啟航出發。(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提供)

長年來基金會面對不論是常態的救助或是專案類型的個案,總是抱持不畏辛勞親自拜訪的心,從近幾年接觸的案例,也讓他們觀察到,藝術可以療癒、也可以是一扇窗。李足愛專員也分享,基金會在一個機緣下認識臺灣多寶格藝術發展協會的韓淑華老師與他的學生——亞斯伯格青年畫家吳柏均,他擁有異於常人的繪畫天分,自幼執著於畫《蒙娜麗莎》,對他而言那是完美的代表。基金會於是支持了吳柏均在韓淑華陪同下前往法國巴黎展開為期40天的壯遊,雖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吳柏均能親眼看到《蒙娜麗莎》真跡進行臨摹,但是過程中他克服先天的限制、勇敢挑戰許多生活難題完成旅行,這個成長故事也被導演林正盛紀錄在其作品《有任務的旅行》中,成為影片中亮眼的篇章。

《有任務的旅行》紀錄片中,亞斯青年畫家吳柏均勇闖法國巴黎追尋《蒙娜麗莎》。

《有任務的旅行》紀錄片中,亞斯青年畫家吳柏均勇闖法國巴黎追尋《蒙娜麗莎》。

在一點一滴的累積耕耘下,李映慧表示陸續所受到的肯定,如文馨獎給予的榮耀,讓基金會不僅受到莫大的鼓舞,也欣見台灣社會正逐步形成一個對弱勢族群更友善的環境。而在這個過程中,基金會也一步步向未來發展的願景邁進:從提供服務的單位,自我期許成為一個資源整合的單位,連結不同的協助管道。而對於弱勢的關懷,則是向外擴及至對於照顧者的照顧,同時也更有意識地將藝術療癒結合社福,發展成為基金會的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