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科技近年朝著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的目標前進,圖為研華物聯網園區。

扎根永續教育,發展藝業共榮──
專訪研華文教基金會藝文公益總監米君儒

文|王欣翮 2024/09/02
圖|研華文教基金會 提供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研華科技」)於1983年由曾任職惠普的劉克振、黃育民及莊永順三人共同成立,投入工業電腦領域的研發,在成為工業自動化應用的領導品牌後,近年朝著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的目標前進,如今研華科技的蹤跡已遍佈日常所見的醫院報到系統、點餐POS機、物流系統等。

研華文教基金會藝文公益總監米君儒於就任後梳理基金會的願景與使命,並擬定發展策略。(攝影/李基宏)

研華文教基金會藝文公益總監米君儒於就任後梳理基金會的願景與使命,並擬定發展策略。(攝影/李基宏)

研華文教基金會於1997年成立,由三位創辦人各自捐贈部分股票作為原始基金,爾後基金會的營運由股息運轉,每年營運經費中,除了本業物聯網的產學合作外,約投入四千萬平均分配在藝文與永續教育兩大面向。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同時兼任基金會董事長,並在2021年聘請曾任職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米君儒擔任藝文公益總監一職。接下職務後,米君儒梳理基金會的願景、使命、目標方向與過去工作的項目,聚焦研華文教基金會的願景「基於利他理念,結合企業利害關係人的參與,推動『產學合作』、『創新教育』、『藝業共榮』,以促進智能幸福社群的發展」為核心,為基金會擬定工作方式與未來的發展策略。

專題式學習讓永續教育從小扎根

研華企業本著「智能地球的推手」之願景,不僅公司發展策略緊扣永續議題,投入有助於環境發展的創新研發和綠色營運,亦重視長期的教育發展。研華文教基金會則延續企業使命,於近年開始主辦「ACT夢想家」活動。

「ACT夢想家」為研華基金會致力推動的教育創新行動,今年共有33所國中小學參與,在跨校發表會中互相觀摩學習。

「ACT夢想家」為研華基金會致力推動的教育創新行動,今年共有33所國中小學參與,在跨校發表會中互相觀摩學習。

ACT指向:「Action行動」、「Creativity創新」及「Teamwork團隊合作」三點,基金會與中小學攜手合作,以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為核心,希望孩童們能夠從生活中開始著手思考相關議題,並以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簡稱PBL)深入,翻轉過去的被動式接受,達到主動學習的效果。

一開始「ACT夢想家」為競賽導向,然而基金會發現在競賽過程中,學校不免因為渴望榮耀,師長過度干預學生的思考過程,使得孩子們的提案多為高遠宏觀的議題,但在執行方法上無法落實於生活。基金會認為「ACT夢想家」專案的目標,除了想讓永續的觀念深植學生內心,更希望學生藉由PBL,主動思考該如何實踐,並在實踐過程成長,無論結果成功與否,過程中習得的知識與經驗才是未來再次主動嘗試的養分。

因此基金會將競賽發展為長期的教育行動,邀請學生從學校生活為根本發想自己可以做出哪些改變,在幾番溝通後,教師逐漸放手讓學生們思考,而學生們也開始以學校生活為中心發想,如解決學校剩食過多、流浪狗或是野鳥窗殺等議題。基金會深信唯有學生主動觀察生活中大小事,才會真正對永續議題有感,並藉由學校老師、基金會、研華科技同仁,以及基金會邀請的業外專家四方給予回饋,學生反覆地修改調整後,議題方能在學生之間發酵、永續意識在學生心中扎根,從小專案逐漸長成永續教育的主體。

研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克振出席,鼓勵指導參與「ACT夢想家」的學生們。

研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克振出席,鼓勵指導參與「ACT夢想家」的學生們。

「孩子的教育就像是煮蛤蜊湯,水開了一把蛤蜊丟下去後,如果你太急著全部撈起來,那沒開的就以為死了;如果等到全部都開再喝,那有的就老掉了,我們要願意花時間每個都翻一翻,撈一撈,不要急。PBL就是一種比較能顧及不同學生的學習模式」米君儒更往往以煮湯為例,提醒老師們不要操之過急,而是要放手讓學生們成長。

ACT專案從競賽改制為分享後,也決定將計畫擴大到全台各地,與教育媒體合作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大型活動,宛如嘉年華般設立許多攤位和主舞台,讓孩子們藉由不同的形式一對一或一對多地表達和梳理自我,基金會董事長劉克振與夫人更親自全程參與,聆聽孩子們的想法並給予回饋。目前已經有三十多所學校參與其中,更預計在三年內成長到一百所,並在未來建構起三年計畫。米君儒表示,儘管目前學校提供的PBL計畫多以一學年為期,但有不少計畫其實具備長程發展的潛力,因此研華也希望未來有機會支持學校建構起三年期的計畫,成為一個典範或模式。

利他精神串起共榮

研華秉持利他精神鼓勵員工參與公益,建立起有薪的志工假制度,促進員工貢獻社群與社會。每年員工有兩天共16小時的志工時數,由研華科技安排不同的活動參與,而自2023年開始,ACT計畫也成為企業志工的選項之一,同仁們不只協助分享會的現場執行,也進一步成為學生們的陪伴者。由於學生們因成長學習環境不同,可能有觀點的侷限,研華科技的同仁則會適時地給予些關鍵字,讓學生們自主查詢學習,調整專案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米君儒笑談她更建議同仁們把學生當作「朋友的小孩」,不要投入太多明確指示,超然地關懷並提出客觀建議。而同仁們也在過程間,慢慢地培養出對於學生的專案,以及基金會所做計畫之情感,更在此回到對於公司文化的認同上。

研華科技的員工擔任志工,投入「ACT夢想家」,聆聽學生們的計畫,超然地關懷並提出客觀建議。

研華科技的員工擔任志工,投入「ACT夢想家」,聆聽學生們的計畫,超然地關懷並提出客觀建議。

另一方面,同仁們對公司文化的認同也建立在研華科技長期對文化的支持上。

在研華科技既有的員工福利制度中,同仁們每年固定可以拿到一筆員工點數,並至企業的ABLE Club平台兌換餐券、運動、旅遊,或藝文表演的票券。藝文表演的票券主要來自研華文教基金會每年徵選的「藝文沙龍」。藝文沙龍由專業表演團隊提出次年整年的演出,由同仁票選團隊,藉由基金會給予贊助費用,提供表演票券讓同仁兌換觀看。為了想讓同仁願意多觀賞不同的演出,米君儒推薦有一定製作規模的團隊表演,而非過於實驗性的作品,因為以她長期投入藝文產業的經驗,深知表演的製作規模會直接連結到觀看體驗,而對不熟悉藝文表演的同仁來說,或許並不一定了解表演團隊,對於主題和形式的喜好也不同,但良好的體驗才足以成為他們願意再度嘗試的動力。

「研華文教基金會贊助表演團體是希望有更多觀眾進入現場,成為藝文產業的觀眾,為何我們不鼓勵同事們去看表演呢?他們就是現成的觀眾,現成的社會一員。」米君儒進一步表示。

基金會在挑選合作對象時也將多元納入評量標準,希望同仁能夠接觸到不同的表演型態。的確,當同仁們在兌換票券時,仍舊傾向知名度高,或是親子與音樂劇,但是基金會還是將金枝演社和同黨劇團等別具風格的演出推薦給同仁。儘管有些型態的表演可能不是特別受到青睞,但他們依舊持續嘗試,並從同仁們的回饋思考原因為何,該如何調整。不過基金會發現近期前衛劇場和古典音樂已經累積出新觀眾,以日前高雄市管樂團的《動畫楽ノ祭》機甲動畫交響音樂會,就在開放後被過去鮮少走入古典音樂現場的男性同事們快速兌換完畢。

對於研華科技來說,贊助不單只是幫助藝文團隊成長,也透過票券回饋鼓勵過去鮮少接觸藝文的同仁獲得良好的藝術體驗,觸動同仁接觸藝文,進而成為藝文產業的觀眾,完成異業共榮。同樣基於多元推廣的概念,基金會特別製播Podcast節目「藝文輕鬆聽」,由米君儒親自主持,內容涵蓋演出、電影與閱讀,邀請創作者或藝文產業的從業人員們上節目暢聊,以輕鬆、親切的方式介紹藝術作品背後的種種故事,持續培養一般大眾與研華同仁對藝文的熟悉感與興趣。

同步培養藝文觀眾與專業人才

研華文教基金會希望讓同仁們身處在藝文環境之中,除了在林口廠區打造閱讀室外,更於每季舉辦「心流講堂」,利用午休時間邀請作者們親赴現場分享,受到同仁們極力好評;基金會更在台北總部一樓的角落空間規劃藝廊空間。其實研華科技內部本身就裝飾許多藝術品,而藝廊作為特別被設計出來的環境,使日常空間出現一絲異樣的存在,同仁或訪客因故需要在一樓大廳等待或消磨時,晃過去藝廊看看,在碎片般的時間內快速接觸藝術。

「只要你的手機裡面有一、兩張藝術品的照片,你就不覺得陌生了,因為你接觸過了。研華藝廊的概念就是如此。」米君儒說。

今年1月於研華總部藝廊展出「AKIBO ROBOTS TOUR特展 」。Akibo Lee(李明道)把機器人作品都當做自己的孩子,於是以家族旅行的概念展開巡迴展覽。

今年1月於研華總部藝廊展出「AKIBO ROBOTS TOUR特展 」。Akibo Lee(李明道)把機器人作品都當做自己的孩子,於是以家族旅行的概念展開巡迴展覽。

目前藝廊以半年一檔為期籌備,過去曾經邀請《青春版牡丹亭》的劇照攝影師許培鴻,還有以機器人聞名的藝術家Akibo Lee(李明道),當期展覽則是江賢二的複製繪畫展,由藝術家本人實際參觀藝廊後主導展覽策劃,除藉由江賢二生命中重要的幾個關鍵字來引介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之外,也呈現出江賢二的音樂喜好與個人畫室場景。江賢二希望能夠以更個人化的方式拉近與觀眾,也就是研華科技同仁們的距離,呈現出藝術家就是個職業,一如工程師和會計師般,只是用藝術作品來執行其專業。

當期展覽「遇見江賢二」,由江賢二親自參與策劃,他期待能以更個人化的方式拉近與研華科技員工的距離。(攝影/李基宏)

當期展覽「遇見江賢二」,由江賢二親自參與策劃,他期待能以更個人化的方式拉近與研華科技員工的距離。(攝影/李基宏)

江賢二個人畫室場景的呈現,讓觀眾近距離觀察、感受藝術家的世界。(攝影/李基宏)

江賢二個人畫室場景的呈現,讓觀眾近距離觀察、感受藝術家的世界。(攝影/李基宏)

研華文教基金會對於藝文團體的支持並非僅限於推廣同仁看表演與展覽,基金會自2015年起便與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合作,也於2018年起與國光劇團合作「臺灣京劇接班人──青年人才培育計畫」,長期支持傳統藝術演出。而延續既往對於年輕藝術表演者的贊助培育,基金會在近年也擴展了合作團體,納入投注音樂劇人才培育的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以及當代馬戲拓展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並將企業思考模式帶入藝術團體中。

研華文教基金會期待自身的參與並非單純的經費贊助,更希望以人才培育為核心,讓計畫更有延續性。有別過往總是以一年為期的贊助合約,基金會從2023年開始規劃「頂尖計畫」,合作的單位要提出為期三年的藝術人才培育專案計畫。基金會期待透過自身提供的資源,讓團隊能夠給予潛力新秀更多演出的支持與機會,而人才培育也不僅限於表演者,如支持FOCASA馬戲藝術節一案,便是著眼於全面性的製作人才養成。米君儒強調,研華希望與藝文團隊的合作能夠不侷限於支持頂級明星,或是補貼製作費用不足而已,更是透過和團隊的長期合作,將研華科技的企業專案管理模式帶入藝文團體的營運思維,更長遠地支持藝文產業發展。     

儘管目前合作對象仍舊以表演藝術為主,但米君儒表示基金會未來也有機會納入視覺藝術、裝置藝術或科技藝術等領域,特別是能夠讓研華科技藉由其物聯網專業來協助其創作的對象。對於研華文教基金會來說,唯有合作對象與研華科技的核心能力結合之際,研華科技才是真正地扎根於藝術產業。

研華菁英獎學金暨小畫家頒獎典禮,特別邀請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帶來精彩的表演。

研華菁英獎學金暨小畫家頒獎典禮,特別邀請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帶來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