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製流程改造台灣音樂劇的未來──專訪榮耀文創產業基金會執行長孫瑞君
隱身在台北中山北路巷弄裡有一所日式建築,過去曾是瀰漫咖啡香的懷舊小店,2023年榮耀文創產業基金會進駐後,將其轉型為專屬於音樂劇的創生基地——「二條通劇匯」,如今也成為音樂劇從業者共學、交流及創作發表的新據點。
榮耀基金會由董事長雷輝在2022年成立。雷輝過去活躍於科技產業,曾擔任明基電通全球營銷總經理、宏碁電腦東南亞及澳洲分公司總經理等職務。退休後,他帶著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投身長期熱愛的表演藝術領域,擔任過綠光劇團《再會吧北投》音樂劇、《人間條件七:我是一片雲》等作品的製作人。
榮耀基金會董事長雷輝,以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致力於推動台灣音樂劇產業化。(攝影/林育全)
在參與這些製作的期間,雷輝觀察到台灣音樂劇的產業化不足與從業人員收入偏低等困境,於是他決定結合多年來在企業界所累積的資源,邀集科技業的朋友一起成立基金會,提供專屬的平台,期望推動音樂劇走向產業化的未來。他將基金會命名為「榮耀」,不僅象徵著「榮耀」音樂劇的期許,更希望能讓這個領域的工作者獲得應有的名聲與報酬。
應邀接受訪談的榮耀基金會執行長孫瑞君,大學讀的是會計,跨足劇場領域後,在紙風車劇團與瘋戲樂工作室累積了近15年的實戰經驗,對台灣音樂劇的發展潛力和面臨的挑戰有著深刻的見解。她談起加入基金會的契機,當時她以獨立製作人的身分四處接案,出於好奇主動參加了基金會的徵才面試,原本只是希望藉此機會交流對台灣音樂劇發展的想法,卻意外獲得擔任執行長一職的邀請。她在2023年正式加入基金會,帶領團隊以二條通劇匯為基地,透過產業化人才培育、作品孵育、社群連結∕市場溝通等,實踐音樂劇產業化的願景。
榮耀基金會執行長孫瑞君,帶領團隊透過人才培育等方式,實現音樂劇產業化願景。(攝影/呂國瑋)
以讀劇為核心的創投平台
二條通劇匯擁有可容納45人的多功能空間,基金會在保留原咖啡廳格局的基礎上,因應表演活動的需求增設了音響燈光等設備。在這裡,基金會密集舉辦創作工作坊、製作人論壇與交流會等共學活動,並以優惠的價格租借給音樂劇團隊及藝文從業者使用,最大化發揮空間的使用效能。
二條通劇匯是音樂劇人共學、交流與創作的基地。(攝影/呂國瑋)
營運的初期,音樂劇創作團隊「夜魚音樂工作室」主動以台北藝穗節「自帶場地」方案與基金會洽談合作,在二條通劇匯策劃「re: writing 我們還在寫_音樂劇讀聚會」,概念是將讀劇與文本討論視為一個完整的節目,安排創作者在讀劇後立即與台下觀眾展開深入討論。這系列節目上演時,孫瑞君在現場觀察發現,「互動交流的熱絡氣氛很棒,對創作者來說,可以馬上收到觀眾的回饋,對觀眾來說,也好像在陪伴一個作品成長。」
孫瑞君指出,音樂劇因結合了音樂、舞蹈和戲劇等多種元素,製作成本往往遠高於一般舞台劇,因此,在製作初期進行讀劇就顯得格外重要。讀劇能以較低的成本,讓創作者及早獲得觀眾回饋、及時調整劇本,大幅提升作品的完整度與市場競爭力,更能促進創作團隊的磨合,幫助演員提前進入角色。她認為比較可惜的是,在目前台灣的音樂劇製作生態中,受限於時間與經費,讀劇在開發過程中往往未受到足夠的重視。
這個體會讓孫瑞君進一步思考:「如果由基金會來主導一個計畫,讓大家正視讀劇是開發過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那是不是可以改變現在整個產製流程的習慣呢?」後來她仿效金馬創投會議的模式,在基金會董事們的支持下,與致力於促進台灣文化內容產業進步的文策院合作,並且集結九家認同此構想的創投天使,推出以讀劇為核心的「讀劇匯——音樂劇創投媒合平台」。
「讀劇匯」在今年4月啟動徵件,第一階段的企劃審查,由榮耀基金會、文策院及創投天使組成評審團,從書面資料遴選出八組音樂劇團隊進入下一階段的讀劇演出。基金會提供每組八萬元的製作經費,鼓勵創作者能先專注於劇本的打磨,而非過早投入舞台設計等其它層面。
「讀劇匯」系列演出由台南人劇團《媽的地獄之旅》揭開序幕。(攝影/謝育其)
第一階段獲選的八組團隊目前正透過公開售票,在10至12月間於二條通劇匯進行讀劇演出,其後將參與預計於明年(2025年)1月舉辦的「Pitching提案大會」,在此階段受到評審青睞的兩組團隊,可獲得各50萬元的製作啟動資金。此外,基金會將協助輔導這兩組團隊進入文策院投資階段,若通過投資審查,團隊不僅可獲得100萬的試演會經費,更有機會獲得文策院最高49%的股權投資,共同推動作品走向市場。而與「讀劇匯」有合作關係的九家創投天使,從徵件開始參與陪伴、觀察,未來也擁有優先投資入選八組作品的權利。
「讀劇匯」系列演出《還在路上》由一群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的學生共同製作演出。(攝影/楊程皓)
助攻與陪伴
為了提升參選團隊與創投天使成功媒合的機會,「讀劇匯」延伸出多項子計畫。孫瑞君認為,以往音樂劇團隊在申請補助時常常僅強調創作理念和動機,卻忽略思考作品商業化和實際資源的需求,因此強化製作團隊與投資方的對話能力至關重要。
為此,基金會規劃「提案培訓工作坊」,邀請多位業界高手擔任講師,例如牽猴子公司共同創辦人王師、聯合數位文創市場發展部新創中心經理李威葳、薩泰爾娛樂與和氣資本共同創辦人鄭晴元、跨界製作人馬天宗等。課程設計包含案例分析和實戰演練,講師們循序漸進的指導入選團隊制定策略,將作品的理念轉化為具有商業潛力的計畫。最終,基金會希望團隊在提案大會上,能夠展現自信,清晰且專業的表達投資者的核心關切,擺脫過度依賴補助的困境,拓展多元的資金來源,實現更大規模的創作。
「提案培訓工作坊」邀請業界講師,透過案例分析與實戰演練,提升團隊提案能力。
參與此次計畫的九家創投天使分別來自影視、流行音樂和媒體等不同產業,他們對音樂劇的關注面向雖不盡相同,卻共同看好音樂劇在台灣的發展潛力。除了從商業角度評估作品潛力外,這些天使投資人亦高度重視觀眾的回饋。透過讀劇,他們能直接觀察觀眾的反應,並將觀眾的參與情況與回饋納入投資決策的考量。
基金會自成立之初,便善用科技應用軟體進行知識管理,以提升團隊工作效率,因此在「讀劇匯」也設計了專屬的聊天機器人(Messenger ChatBOT),期待更有效的收集觀眾意見。「讀劇匯」的觀眾在入場時,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即可連結機器人獲取節目資訊;讀劇結束後,系統會立即推送問卷,透過直觀的問題,收集觀眾的反饋,並且同步傳送給創作團隊和創投天使。這些回饋不僅為劇本優化提供參考,也協助創投天使評估市場反應。
運用聊天機器人即時收集觀眾回饋,幫助創作團隊優化劇本並評估市場反應。
在售票策略上,孫瑞君認為,與其賣票給同業,迫使他們工作之餘還得疲於奔命看不同的演出,不如積極開拓其他的觀眾群,當一般觀眾能欣賞音樂劇,並樂於向朋友推薦時,市場才有機會真正擴大。為此,基金會規劃一項「園丁計畫」,鼓勵觀眾購買八齣讀劇演出的通票,這些觀眾將享有專屬的活動,並有機會與特邀講師及創作團隊深入討論交流,成為作品生成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透過書寫工作坊邀觀眾分享心得,拓展音樂劇視野。前排右一為評論人白斐嵐。
在推出「園丁計畫」時,孫瑞君對於原訂的40個席次是否能順利售出還有點保留,沒想到這通票在開賣後短短五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更令她驚喜的是,其中有觀眾是特定演員的粉絲,還有不少是音樂劇的愛好者。為了回應這群忠實觀眾的支持,基金會邀請音樂劇的評論人白斐嵐主持書寫工作坊,帶領這些觀眾分享觀看讀劇後的心得,期望透過深入的討論,拓展他們對音樂劇的理解,並鼓勵他們在觀賞完「讀劇匯」的八部作品後,嘗試撰寫自己的觀劇心得。這些書寫不僅是對創作者的鼓勵,也有機會成為未來觀眾寶貴的觀劇指南,引領更多人進入音樂劇的世界。
這些與「讀劇匯」相應而生的計畫,包含提案培訓工作坊、園丁計畫、書寫工作坊等,皆緊扣著基金會所專注的產業化人才培育、作品孵育的初衷,嘗試為音樂劇在台灣的產業化與長遠發展建立基礎,使其朝向更具永續性的經營模式邁進。
找尋下一個音樂劇實驗場
在談到榮耀基金會從民間組織的角度推動音樂劇有什麼特別的優勢時,孫瑞君的回答是「我們沒有包袱」。由於公立場館的資源來自於國家,且須公平的關照多種藝術形式,執行計畫的期程常受限於年度預算,要挹注資源支持個別作品或長期單一計畫較不容易。相形之下,基金會可自主專注於音樂劇領域,運作上深具彈性,也能快速靈活回應市場需求,一旦決定要開啟一個計畫,期程可不受年度箝制。
目前「讀劇匯」的八部音樂劇正輪番進行讀劇演出,這系列節目匯聚了資深與新銳創作者,劇本風格多元,從原創到改編,題材跨越時空與文化,吸引了不同族群的觀眾。對於這些作品的潛力,孫瑞君深具信心的表示,雖然成效要待正式演出後才能驗證,但是透過「讀劇匯」的孵化與媒合機制,串連起創作團隊、投資方、觀眾等多方角色,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其中,她強調:「如果我們能夠一起前進,就像很多劇場人說的『打群架』那樣,速度會更快。基金會希望創造這樣的機會,讓大家一起變得更有力量。」
談到未來計畫,孫瑞君表示,在與文策院的合作之下,基金會已有明年續辦第二屆「讀劇匯」的規劃。同時,基金會近期也開始積極尋覓大台北地區合適的場地,目標是打造一座「台灣音樂劇試演劇場」,作為從構思劇本到正式公演的孵化器,串聯劇本研發、市場測試、技術整合等各個環節,提供音樂劇團隊一個更完整的創作與實驗空間。最終,希望能夠透過這些計畫的具體成果,擾動現有的劇場生態,讓更多公部門與場館意識到音樂劇發展的重要性,共同打造一個更友善、更健全的發展環境。
「讀劇匯」由榮耀基金會與文策院合作,並集結九家創投天使共同推動。左起:貝殼放大策略長陳宏奕、UdnFunLife 聯合數位文創品牌暨市場發展部總監陳文娜、有戲娛樂董事長朱漢光、華研音樂大中華區總裁何燕玲、文策院院長盧俊偉、大清華傳媒董事長成群傑、榮耀基金會董事長雷輝、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榮耀基金會董事吳定謙、大慕可可董事長林昱伶、樂到家國際娛樂董事長暨總經理郝柏翔、和氣資本合夥人鄭晴元、綠光創藝總經理王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