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遺骸的華麗轉身——「轉生:珊瑚土創造的藝術形式」首站於南畫廊展出
色彩鮮艷的共生藻搭配形狀百變的珊瑚礁,各式魚蝦蟹貝徜徉其中、恣意優游,這是有海洋熱帶雨林之稱的珊瑚礁生態系最為人所知的美麗景色。而在美景之外,珊瑚礁亦是海洋物種保育的一大功臣,提供動物棲地的同時,也化身自然的防波堤,保護海岸線與岸邊生態。這些溫柔的海洋守護者,在白化死亡後,經海浪沖刷與潮汐作用,成為細碎的珊瑚砂,透過反覆洗去雜質的多項加工,製成建築塗料,守護陸地上的家園,「琉海美粉晶珊瑚」即是以日本沖繩的風化珊瑚為原料製成。
伸達股份有限公司(後簡稱伸達公司),獨家引進「琉海美粉晶珊瑚」,並與南畫廊合作,將原先作為建築塗料的晶珊瑚轉為藝術作品的媒材——「珊瑚土」,並邀請六位藝術家運用這項來自海洋的天然材料,進行各式創作。「轉生:珊瑚土創造的藝術形式」展覽分為兩個檔期,於南畫廊與寶佳潭美藝廊接續展出。林怡君、游孟書、黃于珊、黃拓維、蔡宜儒、李政勳等六名藝術家分別以平面繪畫、半立體浮雕、雕塑及傢俱等形式,賦予珊瑚土多樣的面貌,經由藝術家反覆實驗與創作手法的調整,原為塗料的珊瑚土,在作品中被賦予嶄新的視覺表現與生命。
南畫廊展場空間,右牆上為黃于珊作品,左牆及前方雕塑為游孟書作品。
問及合作的初衷,南畫廊的主持人林殷因說明,最初其實來自晶珊瑚代理商伸達公司的提議,「我自己覺得好像是一個很好玩的嘗試,想說可以試試看,也向藝術家詢問是不是可以使用這個材料」。第一位使用珊瑚土創作的藝術家,即是本次展覽中亦有作品參與的李政勳,2021年底,在林殷因的詢問與轉介下,李政勳於南畫廊展出的個展中,第一次實驗把珊瑚土加入創作,完成了五件作品。「在展出的時候,我發現很多藝術家對這個材料很有興趣,所以才進一步與代理商討論,是不是有可能用珊瑚土這個材料做一個展覽」。
談及對材料與展覽想像,林殷因表示「使用這個材料,對於畫廊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和體驗,對藝術家來說也是。過程裡其實我一直都不知道這個展覽會不會成功、作品能不能完成」,由於實驗新材料的不確定與對成果的未知,林殷因亦延後了展期,想給藝術家多一些調整的時間。
黃拓維以台灣傳統泥塑工法將陽明山的紅土混入珊瑚土中,融合生活盆器與極簡建築感,創作〈Arc〉雕塑燈具(圖左)。
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家因為珊瑚土這個材料,開啟對異質媒材的體驗與思考,如珊瑚土粉末加入水後產生的強烈氣味,帶給參展藝術家林怡君明明身在工作室,卻彷彿親臨海港的新奇經驗。林殷因提及,因為藝術家們熟悉的媒材不盡相同,每個人對珊瑚土的使用方式也有所差異,如林怡君將珊瑚土混搭油彩使用,黃拓維則把陽明山的紅土混入原料中,做出燈具。因為實驗新材料,在作品產出的過程,藝術家可能需要調整許多過往十分熟悉的操作手法,例如水粉佔比的質地、附著材質的使用、窯燒溫度與時間的掌握等。有些藝術家關心的議題,也因為研究新材料而有所改變,如游孟書即發展了將珊瑚與海洋痕跡帶入視覺表現的《珊與海》系列。
游孟書使用瓷土與溫度,將珊瑚與海的痕跡帶入視覺想像創作《珊與海》系列作品,圖為〈珊與海之二〉。
「轉生:珊瑚土創造的藝術形式」展覽籌備近兩年,對展出對藝術家與作品來說或許僅是啟程,珊瑚土此一材料與作品後續的互動、在保存上可能產生的影響,皆需時間來印證,而部分參展的藝術家亦磨拳擦掌,期待能使用珊瑚土延伸出更多的創作可能。「琉海美粉晶珊瑚」讓珊瑚的遺骸從海洋走上陸地,南畫廊與伸達公司攜手,築構藝企合作的港灣,迎接跨界材料於藝術創作發展的全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