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國藝會專案
國藝之友
關於我們
【藝術,作為逆境青少年的庇護所】當戲劇為徬徨身體部署力量
差事劇團十年的少年矯正教育之路
2025/10/13
簡韋樵
【藝術,作為逆境青少年的庇護所】當藝術成為矯正教育的一顆「酵母」
專訪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
2025/09/15
簡韋樵
【台電公共藝術】
從自我培力到為台灣培力
侯力瑋談台灣電力公司的公共藝術之路
2025/01/22
秦雅君
【藝術,作為逆境青少年的庇護所】當戲劇為徬徨身體部署力量
差事劇團十年的少年矯正教育之路
2025/10/13
簡韋樵
【藝術,作為逆境青少年的庇護所】當藝術成為矯正教育的一顆「酵母」
專訪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
2025/09/15
簡韋樵
【台電公共藝術】
從自我培力到為台灣培力
侯力瑋談台灣電力公司的公共藝術之路
2025/01/22
秦雅君
【台電公共藝術】創造超越規格的想像
林怡華從「黃金盛典藝術祭.夢十夜」談場外策展
2025/01/21
秦雅君
從產製流程改造台灣音樂劇的未來──專訪榮耀文創產業基金會執行長孫瑞君
隱身在台北中山北路巷弄裡有一所日式建築,過去曾是瀰漫咖啡香的懷舊小店,2023年榮耀文創產業基金會進駐後,將其轉型為專屬於音樂劇的創生基地——「二條通劇匯」,如今也成為音樂劇從業者共學、交流及創作發表的新據點。
2024/12/06
吳玗倩
扎根永續教育,發展藝業共榮──
專訪研華文教基金會藝文公益總監米君儒
「孩子的教育就像是煮蛤蜊湯,水開了一把蛤蜊丟下去後,如果你太急著全部撈起來,那沒開的就以為死了;如果等到全部都開再喝,那有的就老掉了,我們要願意花時間每個都翻一翻,撈一撈,不要急。PBL就是一種比較能顧及不同學生的學習模式」米君儒以煮湯為例,提醒老師們不要操之過急,而是要放手讓學生們成長。
2024/09/02
王欣翮
成為地方美術社群的交流樞紐──
台灣創價學會與「文化尋根 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
台灣創價學會在推廣藝文的實踐層面上,和其他宗教團體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在創價全台共12座美術館中,創價並不要求觀眾必須先理解佛學精神的內涵,而是全然以美術為內容主體觀賞展覽。這不免令外界產生好奇,究竟一個宗教團體能從文化教育與美術史推廣的過程中,獲得什麼呢?
2024/08/28
陳晞
以真誠與創意織就的福興感──
台灣福興工業文化長林宜錚談企業文化的形塑
在訪談前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一段放在福興YT頻道的影片讓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緣起於福興在2019年為公司裡的菲籍移工所規劃的培力課程,其中有個橋段是讓參與者提出自己想完成的夢想,影片中看來十分開朗的力格原本笑著說道自己蠻想念父親,但下一秒他便為忍不住的哽咽掩面致歉……
2024/08/20
秦雅君
從背光到點亮永續之光──瑞儀教育基金會在參與中建構未來
瑞儀教育基金會從成立以來短短不到八年的期間,實踐了多項不同規模的計畫,其中單純以金錢贊助的情況較少,反而更傾向主動參與計畫的合作模式。乍看計畫與計畫之間各自獨立,但在推動活動的交互影響之下,逐漸形成一股獨特的企業文化,而這背後也蘊含著多年來的企業管理思維。
2024/04/16
吳玗倩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