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藝文環境一同成長——訪財團法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文|鍾惠淳 2021/04/11
圖|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提供

從蘭嶼到菲律賓的巴丹島,這場跨越2340公里的旅程,源自第1屆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2016年玄奘大學的鄒佳晶帶領視覺傳播學系的幾位同學,共組「蘭後」團隊,開啟一場到蘭嶼找尋蘭花的冒險,這群年輕女孩用一年的時間,往返台灣與蘭嶼,用影像記錄台灣原生種蝴蝶蘭在蘭嶼——這以蘭花為名、曾盛產蝴蝶蘭的小島上,繁盛與衰落的歷史。在探索蘭花群落興衰的過程裡,擁有台灣、菲律賓血統的鄒佳晶,發現母親從小教她的菲律賓語,在發音與詞彙上都很像蘭嶼當地的達悟族語,相似的語言,拉近了她與在地住民的關係,更使她與從菲律賓巴丹島嫁到蘭嶼的Lita,建立了情同母女的情誼。

在地圖上,蘭嶼與巴丹島相隔145公里的海域遙遙相望,但因國界的限制,要從蘭嶼前往巴丹島,卻需要舟車勞頓、轉換多種交通工具才能抵達,也因此鄒佳晶決定再次申請2017年的築夢計畫,為曾協助她完成計畫的Lita阿姨圓一個返鄉的夢。第一次的築夢計畫,鄒佳晶用影像探尋蘭嶼原生種蝴蝶蘭復育的可能,在築夢的過程中,一步步的認識自己,找到自信與自我定位,學習接納、認同自己的新住民身分,重新連結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第二次的計劃「巴丹島尋根之旅」,鄒佳晶成為幫助他人築夢的領航員,她與團隊帶著Lita阿姨一家人,途經2340公里,回家。無論是尋找蘭花,還是尋根返鄉,這兩個夢想得以成真的幕後推手,都是曾多次獲得文馨獎肯定的財團法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許峻郎執行長。(攝影/鍾惠淳)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許峻郎執行長。(攝影/鍾惠淳)

成就夢想的推手

今年(2020)已邁入第五屆的「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新竹在地電台「IC之音.竹科廣播」攜手合作的育成計畫,從徵件、評選、成果發表,歷時近一年的參賽期間,獲選單位要定時繳交報告,說明計畫進度。在發展計畫的過程中,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扮演著參賽者們的「神仙教母」,照顧計畫執行的點滴,出錢出力,讓原是空中樓閣的夢想,具現為真實的成果。雖然計畫的規模不算很大(第一屆僅在新竹地區,辦理兩屆後才逐步擴展至台中),但參賽內容多元,創新價值與質感兼具,對基金會而言,徵件計畫的目標不是遞件數量的多寡,而是參與專案質量上的穩定。

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得獎者——鄒佳晶。(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得獎者——鄒佳晶。(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談起青年築夢計畫,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許峻郎執行長強調「我們希望能幫年輕人找到自己的夢想,築夢計畫不僅是給資源,而是要陪伴他們成長。」成長當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也有參賽者撐不下去、不想繼續做的情形,但放棄從來都不是一個選項,築夢計畫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我們要保證參賽者一定會完成計畫,他可以調整內容,修改規模或作法,但是絕對不能中途而廢。」

這樣「長期經營、絕不中途而廢」的精神,同樣體現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所執行的其他專案上,許峻郎表示「基金會是選擇適當的領域就會長期投入耕耘的性格,跟台積電企業的性格很像,我們專注晶圓代工,不與客戶競爭。」許峻郎接著說明:「近年我們把贊助的重心,聚焦在16至20歲、高中青少年的年齡層。因為高中階段是人生的轉捩點,是由青少年轉為成人的階段,所以我們把比較多的資源放在這個年齡層的孩子身上。」如台積電書法暨篆刻大賞,就有僅限高中職學子參與的篆隸楷組、行草組競賽,另外青年學生文學獎亦以16歲至20歲之高中職青少年為參賽對象,「因為高中生其實已經是小大人了,他們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對內心的探索,都有一定的成熟度,我們觀察到他們缺乏的是一個外界的舞台。」所以基金會投入資源,為莘莘學子們創造一個表現自我、實現價值的舞台,讓企業的力量成為陪伴青少年成長的外部助力。

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書法家林俊臣指導鹿港高中同學臨寫經典書帖。(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書法家林俊臣指導鹿港高中同學臨寫經典書帖。(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做藝術與大眾的橋樑

挹注資源、陪伴成長的做法,也體現在基金會另一個長期經營的計畫——台積心築藝術季上。藝術季自2003年由新竹啟動,創設這一綜合性的大型表演節慶,是來自基金會曾繁城董事長的建議,「當時新竹科學園區附近藝文類活動較為缺乏,重要的藝文表演場館集中在台北,董事長因此提議要舉辦藝術季,來活絡新竹在地的藝文風氣。」藝術季到去年(2019)已舉辦17屆,規模也逐步擴大,在新竹穩定的發展後,慢慢延伸到台中、台南等有企業廠區的地區,這是基金會每年上半年非常重要的專案,同時亦是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表演藝術圈連結較深的專案活動。

藝術季結合視覺、表演、文學,以不同的年度主題,打造全面性的藝術節慶。第17屆的藝術季即是以「請.聽繆思」為題,以現代詩為發想主軸,籌劃詩、樂、戲三個系列的展演活動,「藝術是全面性的,所以我們想透過綜合性藝術節與每年度不同的主題,讓社區民眾有所迴響,提供民眾在心靈上成長、延伸的可能性。」許峻郎點出「許多重量級的表演藝術團隊,如果沒有企業贊助很難來到新竹演出,另外大型演出及年輕、小型的藝術團體也需要企業贊助、支援。」

台積心築藝術季——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全本演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積心築藝術季——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全本演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每次藝術季,基金會皆會依主題選擇合適的藝術團隊投注資源,並協助媒合地方場館排定演出時程和總體文宣的設計、製作。無論是曾來藝術季表演過的團隊或新興團體皆有獲選的可能,針對前者,希望曾參與過的團隊可以吸引更多新竹的觀眾,深化其與在地的連結。而對於新興團體,藝術季不僅提供表演的舞台,也為演出者創造累積觀眾的機會。「我們希望團隊可以逐步成熟,前期給予資源是為了讓他們能站穩腳步,培養觀眾,但最終,我們希望他們能自主演出、獨立成長。」基金會引介優秀的表演團隊至在地演出,打造觀眾及演出者的初次邂逅,協助演出者培養觀眾群,為表演藝術創造需求,養成穩定、逐步成長的市場。

「有一些團隊,像國光劇團、1/2Q劇團,就藉由藝術季累積了不少新竹在地粉絲,後來也回到新竹進行演出。」談起藝術季的後續影響,許峻郎分享「很多新竹的民眾每年都會期待我們的藝術季,像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停辦,就有民眾來反映說覺得很可惜。」

在經營地方社群、幫助團隊培養在地觀眾之餘,基金會也於公司內部提供各式的講座、導聆,盼能讓企業員工主動地參與藝術季的活動。「基金會與演出團隊合作提供優惠票價讓台積電內部同仁購買,並安排團隊到公司舉辦導聆,希望藉此鼓勵同仁自主去購買票券。」尤其藝術季演出的類型多元,比起免費贈送票券,基金會選擇尊重同仁的興趣與藝文傾向,期望同仁能主動地去參與藝文活動。除了表演藝術外,基金會也會挑選如特展、大型展覽、文資保存計畫等較特殊的專案進行贊助,如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即是由基金會贊助成立。另外,基金會也曾協助光點台北電影館、新竹神社等古蹟,執行文資保存與修復行動。

2019台積心築藝術季,由大學生擔任演員志工的秋野芒劇團於偏鄉卓蘭國小演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2019台積心築藝術季,由大學生擔任演員志工的秋野芒劇團於偏鄉卓蘭國小演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為社會的需求而生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多年來在藝文贊助領域耕耘不輟,贊助的範疇多元、受益的對象也遍布各年齡層,談起1998年基金會創立的初衷,許峻郎細聲地向我們說明:「從台積電創立到基金會成立約有十年的時間,當企業的腳步站穩,我們開始思考回饋社會的可能,所以當時才會成立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因為看到了社會的需求,所以選擇以文化教育領域作為基金會側重的核心,「我們覺得文化、教育領域在社會資源的光譜中較缺乏,在國家的整體預算中,文化相關的預算是相對少的,且有限的資源投入文化教育領域影響力會更顯著。」因此,基金會義無反顧的投入文化藝術的教育、推廣工作,正因相信「文學和藝術的耕耘需要細水長流」,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總是踏實而堅定的執行每一個細節,先把腳步站穩,慢慢擴大規模,扎實的累積影響力。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在人才培育、社區營造及藝文推廣上不遺餘力的付出與耕耘,為台灣的藝文環境提供了極大的助力,也得到數屆文馨獎的肯定,不僅是常設獎項的常勝軍,更獲得第13屆文馨獎特別獎「藝文人才培育獎」的殊榮。贊助藝術二十餘載,基金會始終本持著跬步千里的精神,投入藝文贊助和推廣活動,一如台積電企業誠信正直的核心理念,基金會不執著於一時的聲名大噪或稍縱即逝的流量、關注,而是誠懇的、以一種旅伴的姿態,穩健而踏實的和社會大眾、藝文團隊一同在藝文的領域中攜手前行。